【记】光明网评论员让更多博物馆实现夜间开放
发布时间:
阅读提示博物馆奇妙夜再次归上海三十余博物馆将延长开放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6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二度开展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等30家博物馆,将在今年6月至8月的五或六晚间,延长开放时间举办特展和主题活动。
虽然上海诸多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仅持续3个月,并限制在末时段,但这一举措仍然值得点赞。无论在哪个城市,博物馆资源都是紧俏的。这种紧俏是由于大人孩的工作学时间与博物馆的日常开放时间冲突所造成的工作日白天都要工作学,难有时间参观博物馆,只能扎堆末前往。
事实上,在过往的数年,每每有博物馆开放夜场参观,都能够吸引公众的目光,引媒体的报道。这一举措之所以屡屡成为新闻,正是因为人们希望博物馆的时间限制能够更加宽松。而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数字化时代,如AIVR等各种新兴技术,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沉浸式体验博物馆藏品。但博物馆的氛围和真实的藏品,远不是虚拟技术所能够替代的。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前提,是让公众有机会到博物馆。身为公益性机构的博物馆,理应为公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入馆时间。
对绝大多数博物馆而言,夜间开放和白天开放并无区别。博物馆的展馆设计,注定了其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受外界任何天气因素的干扰。除了故宫这样的占地面积广主要位于户外的博物馆,绝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室内馆所,场馆清场管理相较而言并非难事,安全管理只要想做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
对广大学而言,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更加自由,更多的课外学机会就可以由博物馆提供。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学生放学后不上补班,则可以进馆学。全各地博物馆的现有条件,都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设各类学课堂。这既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远比在校园内的书本学更具效果。同时,还可成为解决学三点半难题的方案之一。
人们的这一诉求,实则也是对城市公服提出新的要求。炎炎夏日,受制于博物馆开放时间,大部分公众若要参观博物馆,只能顶着高温酷暑选择在末白天前往。更为成熟的城市公服,应该是支持更多的博物馆夜间开放。博物馆里不仅凉爽宜人,丰富的馆藏还将提供给公众更多学的机会。对比防空洞地铁站这样只单纯具备纳凉功能的场所,博物馆显然会是更好的选择,而这同样能够助推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
要让博物馆实现公益价值,发挥好教育功能性,考验着城市公文化服水。因此,博物馆夜间开放延长开放时间,应成为日常。无论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多么艰巨多么困难,只要能够满足公众需求,都应该去努力克服和解决。开放时间限制,博物馆才能不仅仅是游客驻足的旅游景点和打卡地。
转载请注明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学术评价体系改革重在人心